初识印象
目的地简介
南浔,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浔建镇多年,这里人文景观和古迹众多:小桥流水人家的明代建筑百间楼;驰名全国的嘉业藏书楼;江南园林佳作小莲庄;张静江、张石铭等名人故居;丝业会馆、明清石拱古桥等,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浙江文化之瑰宝。同时,南浔所产“辑里湖丝”驰名中外,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还是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百余家丝商巨富,以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刘镛为代表。
区域分布
南浔古镇范围较小,旅游区大致可分为三大片区。第一块以南市河及两岸的南东街、南西街为主的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南浔丝业会馆、求恕里、南浔史馆(南浔商会旧址)、江南丝竹馆、广惠桥等景点分布其中。在这里庭院深深的名人旧宅、古色古香的传统街巷和风景如画的市河,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南浔古镇的繁华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文园、江南水乡一条街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南浔素以园林和藏书楼闻名天下,小莲庄和嘉业堂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此外还包括尚待开发的庞宅、金绍城故居及东圆、宜圆遗址等。东大街原是南浔古镇的第一商业街,张静将故居就坐落于此,百间楼沿河而建,与不远处的洪济、通津二桥组成了一幅“小巧、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
历史文化
历史
南浔镇建于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原产地南浔的湖丝作为代表中国参展的唯一产品一举摘得金银奖牌各一枚。1915年,南浔的辑里丝曾与贵州的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近代,镇上出现了一大批靠经营蚕丝发迹的丝商巨富,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镇因此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镇。
文化
南浔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丝绸文化、园林文化、水乡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其支柱是丝绸文化。南浔的崛起,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蚕桑之利。在明代已初露头角的南浔辑里丝,到了清代,因质优而名甲天下
在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之时,南浔始终充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许多名人著书立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现当代史上,又出了张静江、张石铭、徐一冰、徐迟等知名人士
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南浔一直书香绵延。据镇志记载,从清代到民国期间,南浔就有刘桐的“眠琴山馆”、蒋汝藻的“密韵楼”、张钧衡的适园“六宜阁”和庞元济的宜园“半画图”重楼等私家藏书楼,不仅为湖州之冠,且名满江浙,在全国也有相当影响。至今保存完好的嘉业堂藏书楼驰名中外,是国内私人藏书楼之巨擘,堪称我国著名的文化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