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须知
穿衣指南
去云南旅游要注意了解旅游地的地形特点,以便着装上注意携带高海拔导致的温度变化及昼夜温差,做好防寒准备。此外,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遮阳帽等防晒衣物也必不可少。若前往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或雨季(6-8月左右)前往云南,还需注意防雨衣物。
天气贴士
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云南地形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又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稀溥,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降雨方面,云南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
语言
-
语言
“云南方言”(不包括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汉语西南官话,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滇方言内部大致统一,不同子方言之间交流不成问题,但仍存在细微差别,这与该地区受到民族语言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比如西双版纳汉语方言,在语调上与傣族话非常象;而丽江话,则依稀有纳西话的影子;大理的汉方言音调就很像白族话;整个云南方言总体与大西南官话在语调上的区别也是受了一些彝语的影响。
日常对话
1、个吃掉饭了——意为饭吃了没有?“个”在云南话里用得极多,多置于句头,表反问、提问。例,个打牌?意为——打不打牌。
2、走,上该(gai)买孩子克。——意为“走,上街买鞋子去”。云南街读“该”;去,念“克”,一般用在句末或句首。
3、“知道地”——到了保山的朋友们问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如果对方回答“知道地”那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4、板扎——形容词,非常棒,非常好,非常厉害,例如:么么三三(语气词,通常表示惊叹),你妈做呢菜太板扎了!
5、你嫑(biao,意为不要)跟我日脓包蒂朵的嘎,意思是你不要跟我对着干,红河州的人经常说。
6、眉眉三,你这各事都能做呢该!“眉眉三”感叹词,表示很惊讶。“这各事都能做呢该”意思是你这种事情你都敢做!这是云南红河地区的方言。
7、阿个姑娘长宁太好看啦——那个姑娘长得太好看啦。
8、吃曼曼喽——吃饭啦,“曼曼”是指饭。
9、这过人日浓得很——这个人非常愚蠢。这过人——这个人,日浓——愚蠢,能力低下,得很——意为非常,很。
10、“不有”二字连起来说变成了一个字念“biu”,意思是指没有。比如说,我还biu吃饭呢,就是我还没有吃饭呢!这个biu(不有)在滇西和红河等地方很流行!昆明常说的四字词语
1、日弄惯散——形容人行为笨拙,散漫。(同义:日弄三颠)
2、跟愣半倒——形容一个人做事东扯西扯的,不具体。
3、呜噜拜来——形容一个人说活没准,整天在你耳边吵你。
4、疯天扩地——形容一个人很疯癫,举动奇怪。
5、啰里八嗦——形容一个人反复说一件事,把简单说得复杂。
6、神头二五——形容做事没准,不考虑后果,一般指危险的事。
7、板五板六——形容激动,被冤枉时很着急的样子。同义:跳脚板手
8、雀神怪鸟——行为举动很奇怪。
9、鬼扯十扯——谈些话题之外的事物。
10、憨不碌出——形容笨,傻,不动脑筋。
11、抖零壳颤——形容被吓到时发抖,或是行为冷而发颤。
必备物品
-
防晒用品
云南多为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最好带上遮阳帽、墨镜、防晒霜等物品。
-
防寒衣物
云南地形多样,各地气候差异不定,海拔高的地方昼夜温差也大,因此防寒要有准备。
-
氧气瓶、高反药
云南高海拔地区如梅里雪山在6700余米,且云南南北之间地形高差悬殊达6663.6m,所以预防高原反应很有必要。
-
身份证件
去往瑞丽等边境地区的游客千万要带齐自己的身份证件,以便在一些特殊时间和景点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