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附近小的超市、果汁店、餐厅、杂货店、照相馆什么的都很方便,当然这是在我现在看来如此,才到那边的时候出门都心惊胆战,都好像要去冒险。这并不是没来由的偏见和夸张,所有到过埃及的外国人(特别是女性)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埃及男人都直勾勾盯着外国人看,如果你是女性,一定还会被“psi…psi….”的声音烦扰,或是路过你的埃及男人直接在你耳边低声嘟囔几句阿拉伯语,真是“阴森恐怖”……用同为志愿者的土耳其小哥的话说就是“Why do they always look us like an animal?!”
这是一种无形的心理阴影,这也是为什么去像埃及这样的穆斯林国家在着装上要特别注意。我在那边都是穿的长裤或长裙,但短袖是没问题的,不过一定要有袖子,穿得太少易被骚扰。当然也有很多埃及人很有修养有素质,他们热情给予帮助,真诚待我,这些故事会在后文一一提到。有时候路过你的埃及人也可能只是单纯热情地微笑着说:"Welcome","Korean?Japan?Chinese!","I love China"......虽然当时出于防备从来不予理睬,但现在想来还是很暖心的。才到埃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出门都是结伴而行,长期被这样的心理阴影笼罩我甚至都有些抵触出门,去人多的地方越发觉得不自在,常常想买一套埃及女性的衣服和头巾,把自己包裹起来再戴上墨镜,就没人知道我是外国人了。我意识到自己正是在这种保守的环境里受到压抑,心境也变得保守,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在埃及生活的这段时间我在精神上也反复挣扎,虽然有过恐惧,却从未想过提前离开。有时候想想真的觉得很悲伤,为自己不了解当地文化生活语言感到忧愁,也为自己对他们不可避免或是无限夸大的防备而忧愁。同行的中国女孩儿们都在盘算改签机票尽快回家,遭遇的不爽越多我就越想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弥补回来,想让这6周有意义,不希望生命的这一部分留有遗憾。
斋月期间的饭馆都是日落后才开门的,埃及人的作息也完全和“夜猫子”一样,到了晚上城市才算活过来吧。第二天我们和男生联系好一同打车去镇上的Mall of Arabia购物——总算可以好好找一家餐厅吃饭了!
回程的路就感觉轻松多了,不过说实话,每天出门就如同冒险一般,每出去一趟心境就会产生一次变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经常和舍友去附近吃饭或者去Mall of Arabia逛,买菜吃饭逛街什么的。斋月结束后,这里就变得热闹非凡,美食广场上常常座无虚席。埃及人逛街喜欢全家出动,你总能看见推着婴儿车的一家N口。(听说埃及有钱人可以娶几个老婆,我曾在出租车上看到旁边一辆小轿车上一个男性司机再载着三个抱着小孩儿的妇女......不多大多数埃及人还是和我们一样一夫一妻的。)
我们住的套房在顶层,门旁有一个小铁梯通往楼顶,到达第一天的日落时分我就背着相机爬了上去,那时附近的广播里放着阿拉伯语念的经,一种诡异的氛围环绕。楼顶满是“锅盖”和建筑垃圾,一派荒凉混乱之景。我隐隐担心有当地人也正好在不远处,甚至还想象他们向我扔东西或是大吼大叫,怕了几张照也不敢久久在上面停留。后来日光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我又想上去好好享受”magic hour”,在阳台上看见街对面有几个埃及青年在楼顶,瞬间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这个顶楼成了我无聊消遣的常驻之地,有时候和埃及朋友在外面玩得太晚锁在了门外啦,早上起来想要看日出啦,都会到这里来。
我为这幅美好的画面感动不已,连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个瞬间,突然身后响起了一句不标准的中文“你,照相?”原来是一个正在吃薯片的呆萌埃及小哥。“Yeah!Can you speak Chinese?”“对”于是我用中文和他聊起来,他说他在埃及科技大学上学,9月要去中国学习,细问后才得知我们即将成为校友!后来得知他住在金字塔附近,我们又和他另一位学中文的朋友M同游金字塔。
这两位埃及朋友和我差不多大,都是在十月六号城上学的大学生,为人非常谦和礼貌,和他们交往一点儿也不会有和其他埃及大叔说话的别扭感。进入金字塔景区后他们推荐我们坐马车,300埃镑一个人,可以去到任何地方。我们因为听说朋友们之前的经验分享,觉得金字塔里面处处坑钱,所以打死也不愿意乘坐任何代步工具,况且这300埃镑真是太贵。薯片哥和M说没有一个人是走着逛金字塔的,会特别热特别累,于是帮我们和车夫商量,最后都砍到了100埃镑一个人,伙伴还是执意不坐。我身处中间十分为难,深知如果我们简直走路他们也一定会陪着,虽然自己不怕累,但连累别人晒太阳也太不好了。最后也拗不过伙伴,我们还是步行走近胡夫了。薯片哥特别幽默搞笑,把我的伞拿过去自己撑着,还用蹩脚的中文学着我们拒绝小贩,走一阵子就说自己热死了,指着远处的路反复跟我们说:“你看!没有人走路!”我们在胡夫金字塔旁边拍了很多照片,M非常体贴,一会儿帮我们拿伞,一会儿为我们照相。
没待多久薯片哥突然要回Mall of Arabia上班,似乎他在那里兼职,这边的商场都晚上1点关门。M提议送他去上班我们就顺道可以去他向我们推荐已久的常驻咖啡馆了,尽管那时候都10点过了,我们三个却早把之前想的各种恐怖情况抛在脑后,在和他们相处的每一秒、交谈的每句话都足以让我们信服——这是两位真诚热情的好人。在半路上他们碰见了同学,送走薯片哥后我们谁也没料到就这样……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飙车……之前M就给我们提到过他有时会和朋友们飙车玩儿,我们当时还暗地里说这典型的土豪娱乐,没想到现在就突然上演了,不对,是参演了。他调高激情狂躁的音乐,和另一辆车比赛,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可只买了20万的保险啊T T安全到达目的地时我是谢天谢地。
和他的朋友们围坐一桌,满满实实得有10个人,我们买来扑克互相教各国的打法。不时有M的朋友过来打招呼,我们不断认识新人,游戏队伍也不断壮大,一个通常情况下坐3人的小圆桌硬生生围了13个人。我和小伙伴私底下打趣到:谁都和土豪做朋友。玩儿牌间隙有骑摩托的年轻人路过,原来都是我们这一桌埃及小哥们的哥儿们,M忍不住也招停他们自己去开了一把,看来这个地方果然是他们的常驻地。他的朋友们大多英语不是特别好,但大家也把简单的游戏玩儿了下来,毫无违和感。
直到快1点我们才让M送回去,若不是我们坚持,他还打算带着我们和他一起吃他们的第二餐……今晚玩得非常尽兴,想想和那么多埃及人一起竟然没有丝毫不自在或是尴尬,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容易交游!我坚持拿了30埃镑给M,拿出去就后悔了,30埃镑,亏我拿的出手,就凭人家真心带我们,肯花时间和我们一起度过,300埃镑都不为过啊……
那次以后,薯片哥和M经常晚上带我和Stella去体验埃及人的夜生活。有时候问M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好,他总是笑着真诚道:“欢迎,欢迎!”我们却只有不住感谢,表示他们来中国一定要联系我们。关于他们的故事还有一个更奇幻的,放在“开罗”部分讲吧~
【照相馆的埃及愤青】
我把红海的照片设计成了明信片,想找个地方制作出来。但语言问题让这件事变得很艰难,所以我只好找了个附近的照相馆,干脆来打印明信片算了。照相馆的埃及小哥又高又帅,英语好脾气也不错,帮我把明信片修改成了想要的样子。虽然他只能通过用两张相纸打印图片,再把它们粘贴成一张完整的明信片,我觉得可能不靠谱但也只好冒险一试,总共也不过3埃镑而已。和这个人聊天实在是很舒坦,不但英文没口音,而且他竟然告诉我埃及人很愚蠢,老想一些没用的东西,还很理解我在这里生活很是艰难。我真的不敢相信我所听到的东西,他就像我在和外国朋友聊天时吐槽中国的种种问题一样!原来埃及也有这样的愤青呢,竟然被我撞上了,他还在上大学,说自己酷爱拍片修图就每日为此工作,说着还给我看了一些他设计的海报、Logo。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多么值得敬佩!他告诉我这张明信片不收钱,是他送我的礼物!那天我忘记把U盘带走,内心忐忑隐私会被泄露,其实除了一堆中文文件和几张红海照片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过了几天我去取明信片的时候,他正好不在,一个不会英文的埃及女生问我是不是Star(我的英文名,轻喷),便交给我了一个精心包装的相片袋。原来里面不仅装了那个埃及小哥为我制作的明信片,他还洗出了一张稍大尺寸的我在红海的照片,经过了简单的修图,附上了一句“such a different Star”。看到这个我不知道是高兴感动还是生气,别人欣赏你,帮助你,但又偷看了U盘内容。可能对于埃及人来说这不算什么不礼貌的事情吧,我把事先带来中国结当做礼物送给了他。无论如何,谢谢你,Salam Nasmy。
【土豪中国大叔】
这个大叔我未见过其人,但承蒙荫庇多时,他是我同屋的另一位中国女生在十月六号城某钱庄里兑换时遇见的。他是江浙一带的人,来埃及已经十多年了。由最初的语言不通,到现在十月六号城所有的三轮车都是他生产的,他早已在地球另一端闯出一番天地。只身在环境恶劣的异国他乡打拼,我很难想象他当年历经的艰难,唯有感叹钦佩。他现在每三个月就回一次家,这边厂里的事就交给手下打理。那次相识后,他把联系方式给了我的同屋,还告诉她:“在这里生活不容易,有困难就给我打电话。”后来他专门开车为我们公寓送来一大盒红烧牛肉和春卷馒头,是他家的厨师专门做的中国菜。在异国他乡突然吃到如此这般正宗的中国美味,我们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们吃完后把盒子还给他,他又让厨师做了一批送来。我的那个同屋比我提前几天回国,那位大叔硬是开车把她送去了机场。说什么好呢,满满温暖。
单元楼下每晚7点准时搬把藤椅坐在上面歇凉的老大爷,可每次和他只能打个招呼就微笑离开。多想,听他讲他的过去,听他关于东方的想象,听他诉说十月六号城的一切......那是我第一次开始后悔自己不会阿拉伯语。路口那个黑人聚集的小花园,后来得知是贫民窟,他们都是苏丹逃过来的难民。我依稀记得一些地名的发音,记得楼梯间的涂鸦,记得哪个路口是什么摊位,记得夜晚露天茶座的水烟果香......
6th October City,谢谢你接纳了我。
二、穿越西奈半岛,“痛苦”刷下限初旅:红海三日(Dahab)
红海是我来这里之前最向往的埃及风景,没想到这边的志愿者组织不急着安排我们工作,却在我们到达后的第一个周末便开始安排起了前往Dahab(大哈巴)的旅行,让我着实“受宠若惊”。完全没有任何准备,收拾起行囊就出发。我甚至连Dahab在埃及的哪个方向都没搞清,当时还以为我们就是往东南方行走,直到后来才知道我们要穿越西!奈!半!岛!(无知啊…)
说好17日晚上8点在常驻的咖啡馆Titos门口坐上大巴出发,究竟一大队人出行还是不方便的,不知是因为等其他各国志愿者还是埃及的组织者拖拉不靠谱,我和其他先到的志愿者就只有先坐在车上干等。一个埃及男人一直绕着我们的巴士转来转去,不时向车窗内窥探,我们都把窗户紧紧关上,生怕他做出什么恐怖的事情来。我觉得埃及人,特别是埃及男人这种喜欢对着外国人搭讪注视的“坏习惯”真是从小耳濡目染,很多小男孩儿脸皮就厚到不行。每天马路边就有小孩儿向着我们喊“Hey, hey! What's your name?”“I love you”“I love you too”......估计那是他们会的所有英语了吧。可能也算作可爱,不过我想到他们长大的样子就……凌晨12点过,我们总算是出发了,伴着黑夜凉风,驶往寄予厚望的目的地。穿行在十月六号城的华灯下,经过开罗。伙伴们大多都睡了,我还清醒着想要捕捉些什么,茫茫夜色,看不分明。黑夜的安静让我开始反思来这里的意义,有意识地反复提醒自己:你在埃及了啊,这就是你即将认识的国度,我们会越来越熟悉。睡梦中被热醒了很多次,打开窗户又凉风飕飕,空调似乎不起作用,挣扎着断断续续的睡眠。
清晨醒来时,巴士行驶在夹在黄色山丘之间的公路上——整个埃及都是金色,它的土地、它的房屋、它的肤色。不时还能看到沙丘上持枪士兵在站岗,旁边的印度朋友在google地图,一看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西奈半岛上,所以一切都得到解释了:为什么经过重重关卡,到处都是拿着枪的士兵。说好的6点到?现在看来遥遥无期。开着开着突然看见右面远方窜出一条蔚蓝,是的,那是红海,看起来海平面比陆地要高。朋友圈里同行的一个妹纸发了一幅图,很喜欢配上的那句话:去往海的路上海一直陪在身旁。我们就这样在红海若有若无的陪伴下开到中午都还没到达目的地。巴士的空调根本不制冷,我们就挣扎在开一会儿窗户、开一会儿空调的边缘。全身上下打湿了很多遍,头发也被咸湿的红海风吹得“板结”,还好大家苦中作乐聊聊笑笑,硬撑过无数次被刷新底线的时间。
行至一处沙滩后我们每人都骑上了骆驼,就这样骑着骆驼沿着红海从黄昏到黑夜,看着周围的海从蔚蓝变得暗黑,头顶的天空被群星填满。然而眼在天堂身在地狱,骑一个多小时的骆驼足以让人“痛不欲生”,我不止一次在骆驼背上嚎“Ich kann nicht ertragen!”“I want to go down!”骑骆驼果真和骑马一样,都是对屁股和大腿内侧的巨大考验T T。骑着骑着一个牵骆驼的阿拉伯大叔捏着我的脚踝和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第一次骑,我和他寒暄了几句,他连连夸赞我“good good”。最开始他捏我脚踝时我还有所防备,看来也是自己反应过度了。瞧见不远处的点点灯火我知道目的地快到了,可是穿过几个港湾都还有那么远!因为XX效应晚上的海风热乎乎的,还咸咸的,我感觉整个人快被风干了。夜越深繁星就愈明亮,银河也渐渐显现,在浅水处看到了发出蓝色光芒的生物,原来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那种荧光色的海滩是真实的,我就这样无意间撞见了。
来到解放广场后发现这里很安静,万幸没有游行示威啊!移民局修得很高大,内部确实不相称的落后,估计现在在中国也找不出这样脏乱差的大楼了。我之前还想象,到了移民局就能感受到“国际气息”,周围是宽敞明亮的玻璃、大理石装饰,擦肩而过的是各个国家的游客,窗口里是礼貌友好的公务员。我们找了大半天终于来到了续签的窗口,但是排队的人却和其他窗口一样杂乱多!重点是大部分来这里的人都是阿拉伯世界的人,我想象的欧美游客呢?!里面的工作人员也说说笑笑不严肃,办事效率也不高——终于意识到,在官僚主义这一层面上,全世界都一个样啊。带着十二万分防备和周围的奇怪阿拉伯男子女子们摩肩接踵不要脸皮地挤得汗流浃背后,我终于成功续签!我们核对后,发现阿尔及利亚和巴西妹子的续签时间都没有我长,又一次感受到祖国强大的温暖啊T T
早上6点过,导游一声“Welcome to Luxor!”,周围已是一派田园风光了。卢克索开始的埃及以南都气候炎热,但因为尼罗河的滋养,河谷地带也特别肥沃。我们所住的酒店虽然其貌不扬,但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咖啡厅、餐厅、游泳池、老式电梯、天台——可以感受到它至少经营了10年,毕竟在过去,这算是比较豪华的酒店了。吃过早饭,我们正式启程,第一站便是帝王谷。原来酒店出来走几分钟就是尼罗河了,河水清澈甚至泛出蔚蓝,滨江路修得也还算整洁。街道边开满了繁盛的三角梅,曾经我以为那只是东南亚的专属,未曾料到在黄沙遍地的埃及,这些鲜艳的色彩也会点缀在黄黄的天地房屋之间。
走马观花般看完了帝王谷的墓穴,其实每一个内容都没有特别丰富,真正有故事的东西都在昨天去过的博物馆中,今天算是来到它们老家了。我记得导游谈到过为什么帝王们的陵墓选在卢克索,一共有三个原因,我只记得因为这里天气炎热干燥了。这个山谷是不是埃及版的火焰山,我们又饿又渴有疲惫,口干舌燥不想抬腿也不想张嘴。这时已经一点左右了,导游说再游完一座神庙就带我们去吃午饭,因为炎热没有胃口,我们只想打算找个地方好好喝水吃冰激。女王神殿(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是一个“埃及武则天”修建的,也没剩下什么了,黄黄的山谷侧立面上嵌着一座看似宏伟的庙宇,当然也是黄沙的颜色。有趣的是在神殿不远处有一个“沙漠咖啡店”,为口干舌燥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处。风油精在埃及以南真的特别稀缺,你甚至可以拿它向当地人换取明信片。
晚上出门为即将到来的两日邮轮生活买水(因为游轮上是不免费提供水的,所以上去之前一定要买足了!),我的防晒霜快用光了,所幸在酒店旁边找到了一家日用品店。可惜这家店开着灯却没开门,里面似乎没人,不过有一位好心的大叔帮我们联系店主,这才顺利买到东西。大晚上出门,尤其还是在这样的小城市,我的内心当然是防备加倍的,遇见好人让今天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收尾。那天睡得比较早,因为明早3点半便要出发去坐热气球看日出,我没有太多期待,反而内心有一丝丝对热气球安全问题的担忧,我这是心老了么T T
第二天3:40左右,我们摸黑来到尼罗河边,原来是要坐船前往呢!到船上坐下后有埃及人为我们倒上热茶,这种体验太让人惊喜!在尼罗河的夜色中我们划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有摄像机跟拍,大家都在安静喝茶,一切的美好似乎预示着今天完美的开始。划船渡岸,乘坐小面包车到达了坐热气球的田野中,一路上路过了几处废墟,它们被灯光照耀着,遥远而神秘。我时常在想,在这样一个随处可能有古迹的城市,当地人都是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这片土地呢?
下车后大家签署了安全须知,Capitan为我们讲解了乘坐热气球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看起来似乎很严肃,我也更加放心了。等待热气球冲满气后,大家一个个狼狈的爬进了篮子里,轻悄悄地就腾地而起,热气球就这样在Capitan的操控下缓慢上升了。天光愈来愈亮,路灯熄灭,朝阳升起。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回想起来对热气球也没有具体特别的感觉,全程似乎都在忙着拍照,当然,从空中俯瞰富饶的尼罗河谷地震撼到失语。唯一遗憾在观看日出时我们这一面篮子始终没能朝着那个方向。降落的时候没有强烈颠簸,很多工作人员卖力的收好了气球,动作姿势和三峡纤夫颇为相似,下来后导游让我们给小费给这些卖力工作的人们。
阿斯旺水库上面的菲莱神庙(Temple of Philae)是此行我见过最美的埃及神庙,也是现在保存最为完好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庙宇之一。的因为修建大坝,旧址现在已经在水面之下了,导游介绍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菲莱神庙,都是通过当时每块石头标号切割一块块搬来重组而成的。所以现在神庙的墙上或柱子上都能看到切割线,以及以前被水淹过的痕迹。菲莱神庙的笔画讲述了埃及的神话故事,导游用混着大舌音的英语为我们讲解了大半天,我对神庙内部的象形文字情有独钟,触摸它们的时候常常不敢相信这一切如此真实,就在手边。
五天的尼罗河之旅在阿斯旺完结,当晚我们坐上了开往开罗的大巴,原本完美的旅程却在最后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回忆。譬如有小伙伴在车上遭到了怪大叔的骚扰,一整夜没睡好觉;而我,却在第二天到达开罗继而返回公寓快下出租车的时候被司机抢钱。事情的性质确实是抢钱,但却没有那么恐怖,因为作为女汉子的我成功把钱都抢了回来!都怪我坐在副驾驶上拿出钱包是不够小心,让司机看到了里面的美元,一时便起了歹心。当司机从我钱包里抓走一把美元的时候我整个发狂了,大吼一句:“What are you doing!”然后力大无比地从他手里把钱夺了回来,司机估计是初犯,所以被我的过激反应也吓了一跳,干脆就把钱全部扔给了我。我正忙着把钱从座位上捡起来,司机则想着发动汽车赶快溜走,其他的小伙伴则…呆呆地站在车外愣住了…虽然只损失了40埃镑,我也毫发无损,但当时心情真是低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在埃及受到男子直勾勾的注视,睡在客厅的沙发垫上,忍受当地志愿者组织的低效率……这些都没有关系,但是今天的遭遇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不安,第一次有了想要退缩回国的念头。因为答应了埃及朋友8月22号要参加她的婚礼,才支撑着我继续留在埃及。事实证明,我的坚持都是值得的,因为坚持,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获得了新的能力;也因为坚持,收获了更多的美景和独一无二的经历。谁在融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不经历“蜜月期”和文化休克呢?
红海不是埃及,金字塔不是埃及,亚历山大不是埃及,埃及是尼罗河——那些满是棕榈的河洲,还有岸边缓行的长衫。一人私享了整层甲板,从黄昏坐到天黑,只有那时才突然觉得自己身处埃及。若你去到埃及,一定要记得去尼罗河上泛舟,在游轮甲板上看日出日落,那才是埃及本来的样子吧。
在城堡门口买了5元一个的蛋筒,没有想象中好吃,我在亚历山大最终还是没有去尝试美味廉价的冰激凌T T
我们打车直接去火车站,司机是一个英语尚好的老爷爷,他只是兼职司机,本人在一个海洋研究所工作。亚历山大的出租车司机人都非常好,他们会热情地当起导游,为你介绍这座城市。火车站依旧杂乱,打听到最早的一班也要6点才开,我们果断坐上了出租车。在埃及旅行最让我心烦的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想坐车的时候和英文不好的人问价或是时间,这次同样是恼了我许久,好在最后4点就出发,而且只要33元车费。整个车就我们四个女的,其他人全是埃及男人。我在看《开罗时间》时,或是以前在公路上看到的许多巴士,都是满车的男人,因此推断这个国家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人说可能是女人大多都在家里,我觉得也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推断。因为担心被骚扰,我强忍着困意,最终还是没能敌过它,好在全程都很安全。
那天是埃及“XXX brotherhood demonstration”纪念日,导游告诉我们晚上有军方飞机来巡查,在这里扎帐篷过夜等日出是不可能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很失望,我一再给向导抱怨,嚷着至少也要在天黑之前让我看看白沙漠的日落吧。对于白沙漠的magic hour我期待已久,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他让我别担心,用弹着大舌的英文不断向我解释:we do our best...事实证明他和司机们真的做到了,我们在夕阳下驰骋白沙漠,于晚霞中和著名的“小鸡炖蘑菇”相见。正午见识了帅气的黑沙漠,此刻的白沙漠却柔美至极。像白色的雪一片片洒在黄沙之中,远方的红霞和一片黄白相衬甚好,这才配得上撒哈拉的magic hour嘛~一个中国小哥竟然把吉他也带来了,借此利器在撒哈拉“泡外国妞”,我也借来在“蘑菇”前扫了几下弦,毕竟半年没弹T T现在想来,在撒哈拉的白沙漠弹吉他也太奇妙了!上车前,向导找到我,问我现在满不满意。是的,you did your best, thank you sooo much......
这首背景音乐在整个埃及之旅中陪伴着我,而黑白沙漠这段旅途和歌词又巧妙吻合,景语,还有我的一切情语皆在歌词中了。那真是一段浪漫值得怀念的时光。
Sunlight comes creeping in
Illuminates our skin
Under a trillion stars
We danced on top of cars
Took pictures of the stage
So far from where we are
I'm in a foreign state
My thoughts they slip away
My words are leaving me
They go another place
We remember tonight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
前言
在某个地方呆上一个月以上,
整个人的心态就完全变了。
你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
你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它真正在接纳你,
而你,已然习惯在此生活。
2014年7月15日——2014年8月27日,我在非洲大陆北端的古老国度游走。这六个星期里发生了太多奇妙的事情,饱览了太多震撼的美景,以至于回来之后的几个月我都因为疲于整理而迟迟没有下笔写这篇游记。这段经历太精彩奇幻,总是提醒自己要把他们写下来,就算不与人分享也值得记录。而现在已到了今年的尾巴,再不动笔就不像话了。所以即使年末期末再忙,我也奋力把记忆中那些人事风景回放出来,尽量每一个细节都不错过。
我觉得游记和攻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14年夏天的埃及之行想整理成纯粹的游记,所以很抱歉不会在文中具体介绍吃玩住行方面的信息,当然大家如果有疑问可以尽管提(不过其实很多信息在文中也能发现的)。我不是埃及迷,这次去埃及并非初衷,可以说算是最后无奈的选择。本来是出国做志愿者(在这里不谈工作,只说生活和风景),但东欧国家太难申请,实在想要去远一点的地方,最终就决定前往埃及。好多事情最后总是这样吧,不在我们的意念之内发展。我带着嫌弃和略微恐惧的视死如归之心去埃及,朋友们都安慰我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没有任何希望说不定可以收获好多惊喜。”我呢,只求自己安全归来。之所以说“旅居”,似乎是有些美化了。我的想着以志愿者的名义去便宜地旅行,但是埃及人的低效率让我推迟工作,多出了很多自由时间,便成就了名符其实的“旅居”。因为没有对埃及的痴迷,但愿我是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在呈现埃及——那个我们知之甚少、掺杂偏见、看似神秘的遥远国度。
结识会中文的埃及“官二代”自驾车游金字塔、出入富人区、穿越老城在荒山顶上看夜景;
穿越军事层层封锁的西奈半岛,在红海无人海滩通宵仰望此生见过最美的的星空和银河;
在豪华游轮船头一个人私享尼罗河的绝美落日;
在亚历山大港湾中央的平价酒店海景大窗边饱览地中海的日出日落;
在撒哈拉沙漠中以星空作被,睡在吉普车车顶,被晨光照射醒来;
独自前往苏伊士运河边的伊斯梅里亚参加埃及朋友的婚礼,在他们家真正当了一回埃及人......
当然还有好多好多,感谢你能有耐心同我一起分享这些故事,认识埃及这个国度。
我们都是爱听故事的人吧?这一次,换我来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