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首页 > 游记 > 【我是达人】野性的呼唤,一场燃情的坦桑尼亚之旅

【我是达人】野性的呼唤,一场燃情的坦桑尼亚之旅

美图 精华

lv1769600y2gi 于2018-03-14发布 | 2月出游 | 浏览2991次

前言

时间:1.31-2.10 2018 ;
地点:坦桑尼亚;
签证以及行程定制:卓非旅游。

旅途

非洲,一个神秘的旷野,一直以来都只停留在我们儿时看见的《动物世界》的记忆中。在我30岁以前,从未想过我会来到非洲,亲身经历那些《动物世界》里的场景。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周围听到一些声音:一生一定要去一趟非洲! 这些年风驰电骋的走过,一路总是忙忙碌碌,不知所措,终于有一天,爱人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给全家安排了一次非洲坦桑尼亚之旅,我心满意足的答应:趁着我们老得还走得动,赶紧把一生需要走过的地方都好好走一遍,千万别走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之路。 我们出行的日期是1月31日-2月10日,2月正是旱季到雨季的过渡时间,也是动物群繁殖后代的季节,能够看到很多动物繁殖的场景;另外,2月还不是旅游旺季,人不太多,各方面的安排都比较容易一些、舒服一些。还有,塞伦盖蒂的动物迁徙一年四季都在进行,也能看到壮观的迁徙景观,所以这次坦桑之旅选择在2月初,我自己感觉非常满意。 第一天 我要飞到那遥远地方 从上海飞到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机场),经停多哈,总共16个小时左右,够累的。一般情况上海到多哈飞机比较挤,多哈到坦桑的飞机还是很空的。 建议是预先下载好几个非洲的纪录片,在飞机上给孩子们看看,预热一下。另外,我们一家四口的方案是带了一个小的自充气海绵地垫,一上飞机,在脚底下铺开,孩子直接躺下可以睡觉,一个大人陪另外一个孩子睡在4个座位上,另一个大人牺牲一下,找空位去挤挤。 留下几张照片:多哈机场还是很时尚的,离开多哈的波斯湾海岸线,飞机飞过斑驳的非洲土地,像人类古老母亲脸上深深的皱纹。

多哈机场的儿童画,感觉到点伊斯兰的味道

多哈机场是中东重要的中转站,时尚气息实足,我们在这里和伦敦来的旅游同伴汇合

多哈起飞后,看见一个波斯湾上一个美丽的月亮湾

进入非洲的土地,一副老泪纵横的样子 第二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下午抵达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机场,办理入境手续,导游接机开车两个多小时到达塔兰吉雷的特色酒店:Maramboi Tented Camp。比较意外的是,在入境前,卓非旅游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帮我们填好了入境登记表,节省了等待的时间,坐享其成的感觉确实很好。 我们的当地导游(兼司机)比较贴心,带我们在路过阿鲁沙的时候买了几张本地手机卡。当地的通信产业非常落后,买个手机卡非常曲折,我们还在路边拍照后才买到的,一个人给你拿块脏脏的布站在后面,前面一个人拿了一个三星Note2给你拍个照,然后用护照一顿折腾,十几分钟后才能办完,拿到手机卡发现不支持iPhone,他们再拿到旁边的店里切割成小卡,最终我们三人办卡用了半小时,费用每人2.5美金,真想知道他们两个人这么一顿折腾能挣多少钱。但后来证明当地手机卡还是很有意义的(流量额外再付3美金)。 迎着晚霞一路驱车到达酒店,已经是晚上了,酒店服务人员真热情啊,又是递毛巾、又是帮忙搬行李,一路“Jambo”(当地语言Hello的意思)送你进房间。这里的房间全部是独栋,空间巨大,设备齐全,只是不能晚上独自出来,由于营地位于马尼亚拉湖畔,和塔兰吉雷国家公园只隔了一条马路,这里野生动物非常多,几乎所有房间晚上都能听到角马的呼喊声、尤猪的呼噜声。为了保证客人安全,夜间客人离开房间要先打电话叫服务员,服务员会拿着长矛保护客人出行。 接着就是晚餐了,累了一天的大伙儿,看见如此丰盛的晚餐,当然是大快朵颐啊,牛肉、鱼肉、土豆、香肠、菠萝、西瓜,风卷残云之后就是坐在晚风中享受着非洲原野的夜空。

是不是有点夸父逐日的感觉? 我们的车在追逐着晚霞回酒店(坦桑尼亚是英联邦规则,靠左行驶)。 旅行中的一个惊喜,Happy Birthday!

恰巧今天是我爱人生日,酒店服务人员热情的唱歌跳舞庆祝,还从营地历经万难,带来了一个巧克力蛋糕,最后给了她一个美丽的拥抱。真的要多谢卓非旅游想得那么周到!

手写的卡片+负离子梳子礼物,卓非的工作人员真是有心啦!我爱人对负离子梳子已经赞不绝口了,抚平非洲干燥气候下的毛燥,还促进脑补血液流通,在异乡也可以睡个安稳的好觉。 第三天 第一次亲密接触 清晨,伴随着鸟语花香的早餐,大家讨论着昨晚酒店里听到的各种动物扑腾的声音。远远的望着马里亚拉湖上浅浅的粉红色的火烈鸟形成的纱线,近处是悠然自得的斑马羚羊。尤猪就在桌边的草坪上散步,桌上几只栗头丽椋鸟急着啄食客人剩下的面包。

栗头丽椋鸟在眼巴巴的望着我盘里的面包和鸡蛋

走在孤独的荒野中,哦不,远处那一片的火烈鸟可不寂寞呢! 出发去往塔兰吉雷国家公园,这里是坦桑尼亚第三大国家公园。由于塔兰吉雷河旱季不会干涸,给众多的动物带来了最为重要的水源,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都生活着一大批“幸福”的野生动植物。猴面包树、香肠树、羚羊、大象一路伴随你左右,尤其是大象,这里一共有6000多头非洲象,有机会如此接近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我们全都惊呆了。

好大的猴面包树,我到树上找面包去,你在地上找找吧

非洲象比亚洲象耳朵大多了,牙也长很多,这就是个性!

这是幼儿园放学了吗?都来接孩子放学啦

隋炀帝照着镜子说,这么美丽的脖子脑袋,今后谁来割去呢?

调皮,一只蚂蚱惊讶的说:我今天跳过了一只大象!

站在台上的女嘉宾请亮灯,看看下一位男嘉宾长得帅不帅? 当然,这里也有狮子,专业的导游远远的就能瞬间发现,我们按导游指的方向拿着望远镜找了半天才看到。真正在野外第一次看见狮子,还是很令人兴奋的。不过距离还是很远,相比后面的场景,这里的狮子照片就只是浪费了。 回程的路上我们了解到,塔兰吉雷国家公园过去曾经是盗猎的集中点,几乎每天都有1-2头大象遭到非法猎杀。慈祥的塔兰吉雷河,吸引和哺育了大量的动物,可是也为盗猎的人类创造了一个天然的陷阱,也许将来只会留下无奈的塔兰吉雷河独自老泪纵横罢了。为什么人类在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端以后,总是要试图和自然形成一个如此对立的矛盾呢?也许是我们进化的等级还不够高,随着人类持续的进步,这样的矛盾也会逐步改善。 中午回酒店午餐,午休。这里的午休时间基本是13:00-16:00,这段时间阳光直射,气温较高(也就35摄氏度,相比北京上海的夏天不在话下),关键是动物们也都躲起来乘凉了,毕竟这时出来活动成本太高,可能入不敷出。我们坐在营地的窗前,前面是角马、长颈鹿在悠然的躺着,不时有尤猪羚羊到前面的水潭里喝点水;后面是两个孩子酣睡在蚊帐里,微风轻轻吹动纱布轻抚孩子嫩嫩的脸庞;我倒一杯咖啡坐在窗前,拿本书看看,心旷神怡。

傍晚羚羊角马们站在旁边看我们游泳,这感觉! 下午的安排是马里亚拉湖畔散步,领队是一个马赛人,可能是由于语言不通,话比较少,我们的坦桑导游肩负起了介绍职责:从驱赶蚊虫的野草,到各种动物的脚印;从一坨动物粪便来判断动物的种类、雌雄、经过时间、甚至它们最近吃的是些什么;偶遇一只陆龟(可怜的乌龟,在饥荒时期还要作为狮子豹子的食物),判断它的年龄、雌雄,介绍非洲小五霸;马里亚拉湖的矿物成分和火烈鸟的色彩鲜艳的关系等等。 不时地插入几个幽默小故事:马赛人的鞋是用废旧轮胎做的,无法通过脚印分别行走方向;一个孩子踩进了泥浆,Peter让大家猜猜这个留下的脚印是哪个动物的?是公是母啊?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马赛人用旧轮胎做的鞋

经验证,这是一只雄龟,但也有点害羞

指点江山

孩子们的笑容,无法感受到这沧桑的大地和远古的部落

黄昏,我们满载而归 夕阳下,欢笑带走的是马赛人的孤独的背影。 马赛(Maasa),这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马赛人的祖先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哈米特人。 据传在18世纪,哈米特人赶着牛群迁徙南下寻找水草,一支进入肯尼亚北部形成现在的土尔卡纳族,另一支进入乌干达形成卡拉莫加人,还有一支进入肯、坦边境,发展成为如今的马赛人。进入坦桑的马赛人战胜了哈德扎比等部落,占据了最好的草原地区,把哈德扎比人赶进了树林。这显然是文明阶段的胜利,马赛人虽然落后,但游牧民族至少已经进入农业阶段,属于新石器时代;而哈德扎比人仍然处于狩猎与采集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这样的文明等级差异带来的碾压式的优势是不可阻挡的,出门右转你可以看看西班牙殖民者几十人战胜中美洲百万人口的部落的历史。 我们这次没有深入这个“先进”的马赛部落,但基本的情况大家可以从相关文献中得到一定了解:男人都披着红黑格纹的两块布(红色象征着动物害怕的火),手持梭标,腰佩尖刀,感觉很帅吧,可是男子的成人礼是单挑杀死一只狮子,你要不要来试试?女人从小打耳洞,颈、臂、小腿、耳朵上挂满五颜六色的饰物(大多是玻璃珠、塑料珠、铜环铁环之类的东西),这些饰物戴上就不准摘除,这也许就意味着那种坚持、固执的文化氛围吧。 马赛部落是游牧民族,靠放牧牛羊为生,可是他们的牛羊都是瘦骨嶙峋的。可能是因为马赛人好喝牛血,拿刀在牛身上割开一个口子,接了牛血就喝,完事以后拿草药给牛敷一下,以备下次再喝。 于是,顺理成章的,马赛人引领了坦桑的婚嫁习俗,男方要用牛作为嫁妆迎娶新娘。我们的导游当年迎娶新娘的时候被要求15头牛作为聘礼,可是他家没有那么多牛,最后派亲戚去女方请客喝酒,灌翻家长们后昏昏噩噩的签字确认改为5头牛的聘礼,最终才得以成婚。 马赛人既然是游牧民族,为什么没能成为像匈奴、蒙古一样的彪悍的横扫欧亚的强大“野蛮民族”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姑娘们的马赛风格大片

其实是这样拍出来的,哈哈哈 第四天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晨起来,惊醒了露天地窖里睡觉的尤猪一家,我们踏上了新的旅程。是该和塔兰吉雷/马尼亚拉湖说再见的时候了,不禁和尤猪一家开了个玩笑,我穿着草绿色的衣服,躺在地上骗他们接近,可是尤猪显然把我当成了猎豹,非常警惕的看着我。不过尤猪的记忆力实在太差,过了一分钟他们就忘记了,继续在我身边心安理得的吃草玩闹了。尤猪比较小,不像野猪,基本没有伤害力,他们在草原上的角色基本就是狮子猎豹的“小香肠”。

狮子王里面的蓬蓬,脑袋大,智商低 开往恩戈罗恩戈罗火山的路上,当然不忘进入马尼亚拉湖国家公园。这里背靠着东非大裂谷的绝壁,有着雨林、灌木、温水湖、沼泽,丰富的地貌。无数的水鸟、河马、狒狒聚集在这里,可惜2月初的火烈鸟还没有开始繁殖,湖滩离得太远,只能远远的看着它们优美的身姿和自由飞翔的美妙了。

春江水暖“鸟”先知

白鹤亮翅,蜻蜓点水

练猫步呢?

请我跳个伦巴? 偶遇体态优雅的鞍嘴鹳,好像绅士一样在邀请我们跳舞呢。

停在我们车上的一只小鸟

这水中的矿物质是大型动物不可或缺的营养品 中午,是在一个可以看见大片河马的岸边露营午餐,这里的河水可以达到80℃高温,地质富含矿物质,是河马、大象、水牛等需要大量摄入盐分的哺乳动物的乐园。这里的河水里面长出一种能够适应80度水温的藻类,将河滩染成一片金黄。 一路向西,下午我们来到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地区的咖啡种植特色酒店:Ngorongoro Farm House,酒店保留着殖民时期咖啡种植庄园的风格,再加点现代元素的泳池,实在令人着迷。下午一个部落的代理酋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个咖啡园的起源、咖啡种植的过程,以及农庄其他作物的种植、加工情况,尤其是介绍了坦桑尼亚120个部落的语言、习性等相关知识,饶有滋味。

闲庭雅致

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外在享受生活

一片殖民地时期的景象,几个黑人还在田里辛勤的劳作 这样美妙的傍晚,伴随着非洲欢快奔放的音乐,大家一顿群魔乱舞,甚是畅快。

感受生命的节拍 第五天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第五天是感受坦桑尼亚非洲人文的一天,上午是走访两个部落,首先是哈德扎比人部落。哈德扎比人是坦桑尼亚最古老的土著人,现仅存1千多人,至今仍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住在猴面包树洞或丛林里临时搭建的茅草窝棚里,喝雨水,钻木取火,过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生活,与世隔绝。 我们有幸造访了一个哈德扎比人部落,他们一早打猎收获一只岩羚,作为欢迎我们的仪式,等我们一起开膛剥皮。一个年长的哈德扎比人当场一口生吞了岩羚的心脏,我们站在旁边不寒而栗。接着一个孩子切开了岩羚的胃,向导取出尚未消化的草食,用力挤出青色的浆汁,告诉我们这是哈德扎比人认为非常具有疗效的药物,能治疗各种疾病。

今天一早的猎物

我看见他们在流口水,我是说旁边那两只黄狗

滴滴香浓 接着,我们随一组哈德扎比猎手进入树林打猎,由于最佳狩猎时间已过,他们只射中一只灰头伯劳,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射中的,仅仅一秒钟时间,一箭中的,转眼间,在树下钻木取火架起篝火烤熟了这只伯劳。恰巧这棵猴面包树正是他们的储水库,几个孩子上树取了一点储存的雨水就喝了。我们站在树下拨开猴面包果,尝一尝那乳白色的酸酸的果肉。

帅!

西北望,射天狼 回到部落,哈德扎比人给我们上了一节弓箭课,孩子们很喜欢。在茅草窝棚旁边和哈德扎比妇女和孩子们握个手,大家一起围个圈,载歌载舞欢送我们。 我不禁感叹:埃塞俄比亚320万年前的“露茜”是目前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人类祖先,坦桑尼亚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远祖大约是170万年前由东非洲游走到世界各地。他们某些留在东非洲的后裔在大约10万年前进化为现代智人,并再度“走出非洲”,这就是今日人类的直接祖先。 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表明,今天全世界所有人类都有可能是由10万年前的同一祖先繁衍而来,间接支持了“走出非洲”的理论。而人类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成长为地球上的最高等级,甚至发展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走向太空。 为什么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里只能停滞在旧石器时代呢?

瞧这香肠嘴!

王二狗的幸福生活

从小学功夫,长大弹棉花

舞蹈的中心是孩子,生命的意义是传承 接着我们走访了一个达通加的部落,达通加人是半游牧民族,达通加族的男性是草原上最勇猛的战士,从小就要被训练与“敌人”和猛兽作战,保卫自己的领地、牲畜和族人;女性则通常会在脸上刺上装饰性的刺痕。随着现代社会的影响,他们也逐步开始一些金属炼造的工艺,但看起来还非常原始,还不具备炼铁技术。 他们的牛,看起来和马赛人的一样瘦骨嶙峋,只是达通加部落的后宫文化显得有点与众不同。虽然比不上中国皇帝的后宫三千,这里部落首领的后宫也有一打。年长的不免留下这些残酷的脸部刺痕、巨大耳洞的文化烙印。而最年轻的妃子温文尔雅,刚刚产下一子,却也逐步学会了文明社会的蚊帐。据说这个达通加部落首领今年已经99岁(他们缺失文字,可能对年份的记载不准确,但9年前导游来这里的时候,他说是90岁),刚刚生下的这个孩子就是他的。这本领,怕是孔子他老爹也望尘莫及了吧。

牛已经瘦骨嶙峋,但还能再挤出点奶!

把沧桑都刻在脸上

一缕阳光

凝望

后宫佳丽三千 这样的部落,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不断侵入的环境下,还能存留多久呢?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如果这个时间能够受我们控制,我们应该设置为多长时间呢?我们可能也很难回答。 据说曾经政府组织某些落后部落住进现代的房屋内,可是一天后他们就要去离开,因为他们在梦中看见了他们的祖先,指引他们必须回归原有的世界。我本不相信这种被中国几千年来玩剩下的鬼神之说,可是我也没有勇气和智慧来说服他们融入现代社会,作为上万年前人类保留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改变他们还是呵护他们,我内心一片茫然。 下午回到酒店,回归了现代文明,望着《飘》一样的咖啡庄园,我们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中,午休时间已过,下午便是亲手制作“非洲鼓”。非洲的舞蹈的确太过简陋(也可能是我不会欣赏),居然马赛人就这样直着“旱地拔葱”式的跳啊跳啊也算舞蹈;不过非洲的音乐还是非常具有节奏感的,所以非洲鼓还是非常有文化气息的。 我们围着苍蝇满地的新鲜牛皮,跟着代理酋长做了一堆非洲小鼓,孩子们围着突然飞来的一只秃鹳闹个不停。不过刚做好的小鼓气味好重,现在还放在家里阳台上吹气味呢! 做鼓的原材料都是新鲜的牛皮,新鲜到什么程度?就是刚剥皮下来,血肉模糊的那种!这种鲜肉是秃鹳的最爱,一直赖着不走,想分一杯羹,抢一顿晚餐来吃。 刚做好的鼓,血腥味很大,不能过边检带回国。本以为就这么抛弃了它,结果在旅程结束的时候,卓非旅游又带我们回到了这个营地,非洲鼓已经风干晾好了,而且代理酋长还在每个鼓上画上了不同的非洲图案。细节服务做的真是到位,大大的一个赞!

快跑,别让大鸟追上 第六天 桃花源记 次日上路,赶往现实版《桃花源记》,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恩戈罗恩戈罗火山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火山口,形成于大约250万年前的喷发活动。火山口内地貌独特,盐湖、沼泽、灌木、树林,养育了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动物,独成一个生态系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由于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矿物质,给火山口内的一些湖泊带来动物需要的盐分,并且这里的气候特殊,终年能够提供动物需要的水源,所以这里的动物像活在世外桃源,自成一套平衡的自然体系。而且因为常年不迁徙不与火山外的动物们杂交繁殖,周围群山环绕,也鲜有新的动物进入这个生态系统,所以这里的动物开始发生了一些基因的变化:狮子等猎食动物体型更加庞大,一方面食物充足,不太像外部的狮子那样忍饥挨饿;另一方面某些季节气温相对更低一些,需要更多的脂肪维持体温。 刚到公园门口买票,就来了一群狒狒,围着车子转悠,他们可不是来跳钢管舞的。一只狒狒跳上车头,不停往车里张望,我们正觉着好可爱,突然另一只狒狒拉开车门进来一把拿走了司机的午餐盒。旁边的几辆车上也不停的有狒狒在组织这套Team Work,大家赶紧关门预防。狒狒是比较危险的动物,非常时期还会捕猎羚羊充饥,从人类这里偷盗抢劫些食物自然不在话下。

兄弟们注意,左手11点方向发现目标!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每年的二月是食草动物的繁殖季节,这时的青草最绿,适合产生更多的乳汁;食肉动物也同样在此期间繁殖,以便捕捉食草动物幼崽。所以这时的火山口充满着生生不息和危机四伏的氛围,整个生态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快速的平衡变迁。 我们可以看见如此的温馨缠绵:刚刚出生的小角马带着胎盘就试图蹒跚学步,棕色斑纹的小角马依偎在妈妈身边着急的找奶喝;我们也可以看见如此的惊心动魄:一头雄狮贴着我们的车边走过,几只狮子匍匐望着远远的水牛幼崽跃跃欲试;我们甚至可以看见如此的血腥惨烈:几只鬣狗抢着几块残肉,满脸是血; 我们也可以看见如此的鲜艳美丽:色彩斑斓的皇冠鹤悠然的在草原上双宿双飞;这片世外桃源给世界带来一片缤纷色彩,突然,几头水牛一路狂奔,为了保护幼崽这些勇士帮助水牛群赶跑了试图偷袭的狮子。 原来这里自然界的生态,食物链没有绝对的高等级,一切都在保持着一种平衡,适者生存,是唯一的也是残酷的法则,人类不需要也不可能改变这个规则。

这个欢迎仪式挺隆重啊!

奶呢?在哪儿呢?

生生不息

站起来啊,你可以的!

长颈鹿一家

危机四伏

潜伏,等待

还是被发现了

我摇摇晃晃不肯倒

妈妈身边就是好

回眸一笑百媚生

血肉模糊

笑眯眯

漂亮的纹身

皇冠鹤,又称灰冠鹤,寿命可达150岁,一夫一妻,是乌干达国旗的图案。 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没能近距离看清楚犀牛了(远远的看见三头),黑犀牛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保护区仅存30头左右了,白犀牛全世界只有一头了,仅仅是因为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对成分和指甲差不多的犀牛角趋之若鹜,造就了原本在非洲大陆上存活了百万年的非洲五霸之一的犀牛,如今成为了濒危物种。让我们共同呼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下午,到达塞伦盖蒂草原,住宿Serengeti Kati Kati Tented Camp,营地位于塞伦盖蒂中部,毗邻百万动物大迁徙2月必经之路,方便每日驱车出行追踪动物,营地按季节临时搭建,所有帐篷有厕所、有淋浴,并且全部采用环保能源,已经是塞伦盖蒂草原上条件最为优越的营地了。 营地门口就是塞伦盖蒂草原,所以经常有各种动物经过,晚上常有斑鬣狗和其他大型动物在营帐外漫无目的游荡,不停的发出“呵呵呵呵”的笑声,你不知道它们在乐呵什么,但你可以陪它们一起乐呵呵地进入梦乡。

能够抵挡野兽的营地,很安全哦!

近处的金合欢和远处的伞刺是稀树草原最常见的树木 第七天 野旷天低树 到了坦桑尼亚,当然是要游览最著名的塞伦盖蒂草原了。塞伦盖蒂(Serengeti),来自马赛语的“无边无际的草原”。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面积14,763平方公里,园内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广布,沿河地段为林地,海拔在920米至1850米左右。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北部与肯尼亚接壤,连接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东南是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西南是尼亚利昆古猎物禁猎区,西部是阿昆郞古和格鲁美猎物禁猎区,东北是洛利翁多猎捕管制区。 由于前面几个国家公园我们已经近距离接触了各种食草动物,对角马羚羊我们基本已经审美疲劳了,今天我们要追逐的是非洲五霸中的食肉动物:狮子、豹子。花豹是非常凶猛的野兽,能够捕获比自己重一倍的猎物,甚至有时还会捕猎鳄鱼,花豹总是把成功捕获的猎物拖上树,以避免鬣狗等其他肉食动物打劫。花豹在白天大多在树上乘凉,要不是导游眼睛锐利,我们可能很难发现。 猎豹和花豹不同,身材比较瘦小,为了提高速度,猎豹牺牲了更大的体型和力量。分辨猎豹和花豹还是比较容易的,猎豹身上的斑纹是一个个实心的小黑点,花豹却是一个个空心的黑圈,所谓“金钱豹”就是指花豹了。

花豹总是在树上,节省体力、寻找机会 恰巧遇到猎豹一家出来喝水,母猎豹显得非常谨慎,不停的在观察周边是否有危险,三只小猎豹萌萌的,调皮的到处乱跑,有一只还跑到我们车旁,趴到车轮上往车窗里面望,恩,好奇害死(大花)猫是有道理的。

好奇

警惕

给你一个wink! 猎豹主要捕食小型羚羊、尤猪之类,对人基本没有攻击性,网上有个视频,猎豹在敞篷的观光车上滑入座舱内,猎豹倒是紧张的要命,游客却是高兴激动的狂拍一气。 接下来当然是狮子王辛巴(斯瓦西里语里就是狮子的意思)啦,不愧为百兽之王。

让我睡个好觉

骑上我的小木马

仔细一看,原来是狐假虎威,下面狮子妈妈捕获了一只斑马,小狮子们吃饱了休息一下呢。

一旁睡着个不正经的狮子爸爸,难怪小狮子那么调皮,原来是基因遗传啊! 事实上,塞伦盖蒂草原上的每个生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稀疏的金合欢树、伞刺为了避免叶子被动物吃光,进化出满身的尖刺,可还逃不过长颈鹿灵巧的舌头;长颈鹿脖子那么长,可是喝水的时候要低下那高贵的头,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攻击;花豹的捕猎命中率高达50%,可是很容易被成群的鬣狗抢走捕猎收获; 而鬣狗和狮子总是相互抢劫、相互伤害,动辄将对手的幼崽全部咬死;而饥饿的狮子在捕食长颈鹿的时候很大概率被长颈鹿踢中,重则毙命轻则残废。好不容易犀牛大象没有动物敢惹,可是又被人类看中了犀牛角和象牙。生命,在塞伦盖蒂草原上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且行且珍惜吧。

陆地的霸主

近在咫尺

弱肉强食 草原上,还不能忘记那些重要的清道夫:屎壳郎,正是他们辛勤的工作,塞伦盖蒂草原上三百多万的哺乳动物的粪便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不至于让大家都在一堆粪便上生活。

兢兢业业

临走了,一只狮子在我们车旁边露出了凶猛的牙齿,给我们狂野的非洲之旅增添一份野性的色彩:

这幅照片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两只小狮子长大了,狮子妈妈不得不把他们赶出领地,是该让孩子们学会独立生存了。

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水,长颈鹿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下午午休以后,我们驱车去高地一览塞伦盖蒂草原的晚霞。途中一只长颈鹿饶有兴致的和我们并肩跑步,看着我们,它心中一定在想:这群矮穷挫,还想追我这个大长腿?

没有斑马线,只能横穿马路了 塞伦盖蒂的夕阳,自然是最美的,为了不让我们错过这草原上壮美又内敛的余晖,卓非旅游还特意为所有游客悉心安排了一个夕阳小酌。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找到了一个小丘陵,铺上桌子摆上椅子,启开几瓶香槟,我们就这样悠闲地享受旖旎的塞伦盖蒂黄昏,和挚爱徐徐回味旅途,还和向导玩high了!

夕阳小憩

中国功夫

飞跃

天降哼哈二将

海阔天空

回到未来 第八天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来了塞伦盖蒂草原,当然不能错过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动物迁徙。塞伦盖蒂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地质和气象环境而出名,它造成了带有显著时间差的草类生长的季节性分布,这就是藏在食草动物一年一度的迁徙活动背后的推动力。水对于这些动物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整个迁徙的路线正是围绕着水这个永恒的主题。 当旱季到来时,迁徙队伍从南部平原移到北部林地,并在那里逗留几个月。当雨季又重新开始时,迁徙队伍又回到南部平原,准备产仔。在这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好牧场的过程中,迁徙路线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还会进入西部走廊,甚至越过公园的东部边界。 在漫长的旅途中,动物们将经过塞伦盖蒂的三个主要的栖息地--南部草原(包括矮草原和长草原),北部林地,以及格鲁米提、塞隆勒拉和马赛马拉河边地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邪恶的背后也有温柔的一面 斑鬣狗是非常勤奋的,有时能连续奔走上百公里追逐猎物,再回家将吞食的肉吐出来喂养幼崽。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路上

厚颜无耻的抢镜头啊! 照片实在很难表现大迁徙的壮观,想要初步感受一下,还是推荐大家看看Discovery的纪录片吧。但现场的感受绝对使你震惊,绝不是看电视能够比拟的。 每年1-3月,以150万头角马、50万匹斑马、30万只羚羊的规模,在南部的矮草平原上繁殖哺育。矮草平原仅在雨季初期才显得绿草如茵,而且它的疏树地形也为母角马、斑马的生产创造了最佳条件,因为任何潜在的捕食者在这里都比在林地里更易防范。这些迁徙的角马和斑马,不断的鼓励幼仔尽快站立起来加入大家庭,因为只有在集体中才会是安全的。 在接下来的迁徙旅程中,迎接他们的将是每年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艰苦历程,有马赛马拉河里凶猛的鳄鱼,有残暴的狮子、鬣狗,可是他们无所畏惧,那些踌躇不前的个体,只能成为不可阻挡的迁徙队伍践踏的牺牲品。因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历练,筛选那些优良的基因,完成基因传承的使命。 第九天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是该离开塞伦盖蒂草原的时间了,我们有些依依不舍。好心的向导给我们额外添加了一个景点:河马湖。要知道去这个景点,他们需要在泥泞颠簸的路上多开两个小时,车队需要在中午时间于滚滚热浪中赶路,这对于向导和司机来说是十分劳累的。可是我们当时感受到的却依然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热情洋溢,途中,向导们舌灿莲花又耐心地向我们述说着非洲草原上的故事和知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真是佩服与感恩他们的专业精神。 来到河马湖,可能是由于比较偏远,再加上现在是淡季,完全没有其他人。几十只河马挤在一个小水潭里乘凉打闹。这里基本没有围栏,只是有个提示牌,让游客注意不要靠河马太近。其实我们就在岸边,一不小心就可能滑进河里。而河马是非常危险的动物,体重可达2吨左右,河马的大嘴咬合力巨大,鳄鱼完全不是对手;河马跑起来也很快,能达到40公里/小时,所以我们可千万别激怒了河马! 现在河马也在繁殖季,几只小河马跟在妈妈后面形影不离,旁边两只公河马在大打出手,看起来正在参加某位公主的比武招亲吧。几只靠吃寄生虫为生的黄嘴牛椋鸟还在帮着起哄,人家打架,和你有关系吗?

小河马看起来小,刚生下来就和一个成人差不多重

快来看啊,比武招亲了!

比武就是比谁嘴大

不带吐口水的好吧! 离开塞伦盖蒂,让我们再看一眼,这片神秘而充满野性的土地!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下午一路驱车返回阿鲁沙,向导还带我们逛了当地的一个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折射着阿鲁沙平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基本还停留在中国30年前的三线乡镇水平,几乎没有冰箱保鲜,有些当地农民,拿了一些农产品来这里卖,有个孩子就拿了4个很小的番茄在卖,不禁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 晚餐是一个中国饭馆,味道很是不错(可能是太久没吃中餐了),老板在十多年前从上海走中东,一路向西来到这里开了个饭店,看来老板对坦桑尼亚很是满意呢。 晚上入住Arumeru River Lodge,这是一个特色酒店,非洲小型羚羊——Dikdiks在酒店内随处可见,运气好甚至可以让游客们摸摸呢。这是在本次坦桑之旅的最后一夜了,孩子们在泳池嬉闹,大家围在一起,喝一杯红酒,聊一聊人生。星空,还是那样宁静的微笑着,一颗彗星慢慢的扫过,一切都是那样的迷人。

第十天 海洋之心,You jump, I jump 来了阿鲁沙,可以随便逛逛,买点纪念品或者土特产回家啊,于是去了几个特色商场,环境优雅,价格不菲,不过对中国游客来说,也完全可以接受。最有特色的便是坦桑石(《泰坦尼克号》里面的海洋之心的质地)了,非常漂亮的蓝宝石,不过价格是和钻石一样按克拉计的,自己掂量掂量吧。

这里的小商品市场还挺美

非洲动物的造型也透着一份幽默

结尾

这里还值得提一句的是,卓非安排了斯瓦西里语的教学,Simba就是狮子,而Jambo就是你好的意思,不得不让人感叹全球文化的多样性,这次小小的学习让旅途不仅是走走看看,还能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让人惊喜。 最后自然是告别,离开这难忘的坦桑,回头看一看这片亲切的土地,我们该上路回家工作了。 为了感谢三位向导一路上给我们精彩的解说、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们把这次带来的三个高清望远镜送给他们作为礼物。可爱的Peter向导激动得都快流泪了,真心祝福你们,我的朋友,因为你们的专业精神,令我们钦佩! 后续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向导都是顶尖水准的。 Moses从业30年,拥有大学学历的他曾在90年代参与BBC《Serengeti Lion Life》的拍摄;Peter是奥巴马的远房亲戚,动物知识渊博。 而我们的司机Hans,一头乌黑亮丽的......卷发,扎成一个个小小的辫子,最后组成一个马尾辫,他不擅长表达,但一直努力的学习中文,他是特别善良的,路上我们救了一只被压伤的乌龟,在塞伦盖蒂草原上总是给对面的来车让出一条容易走的大道,宁愿自己在旁边颠簸的小路上摇摇摆摆的蹒跚。

再见,乞力马扎罗山,再见,坦桑尼亚!

发表评论
已输入0/500

评论

0条评论

  • 107张照片
驴游宝收益
本游记驴游宝总收益 0.00
章节目录
目录

【我是达人】野性的呼唤,一场燃情的坦桑尼亚之旅

1旅途 2结尾

新浪微博 QQ空间
新浪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精彩立分享

回复对lv1769600y2gi的游记引文

已输入0/300 至少输入5个字

提交

举报类型

详细描述

已输入0/500 至少输入5个字

提交

编辑评论

已输入0/500 至少输入5个字

提交

提示

是否确认删除该条评论?

确定 取消